
小麥穗期管理,除病害補營養是關鍵
抽穗期前后小麥病害發生會嚴重影響后期產量,如銹病嚴重發生,大量毀損功能葉,會使光合產物積累少,灌漿物質減少,引起每穗結實數和千粒重下降,產量和品質不同程度降低。葉片受損后,及早用藥控制病害,麥穎、葉鞘及殘存葉片會進行補償性生長,其光合能力會增強,存活期也會延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光合產物積累,減少產量損失。
只要銹病能及時得到控制,穎殼、芒、葉鞘及部分剩葉還能光合產生灌漿物質,殘存葉片和莖稈等營養器官的有機物能部分降解和向上轉移供籽粒灌漿。葉片不再被病害繼續毀損的話,減產輻度不會特別大,畝產量應該有三四百斤以上。
正常栽培條件下,小麥灌漿物質主要由上部功能葉光合產生。抽穗期前后小麥要保證功能葉的健康生長。但是近期多地出現連續陰雨,如果小麥揚花期遇雨,赤霉病也容易發生。需搶雨前施藥防治赤霉病,結合用藥防治銹病。麥葉大量毀損后,容易早枯,在多陰雨條件下易受弱寄生腐生菌侵染,應加強防治。
可以考慮使用麥甜氟唑菌酰羥胺與丙環唑的組合產品,對銹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均有良好的防效,同時能有效控制弱寄生腐生菌侵染,延緩麥株早衰,盡可能多地形成光合產物,減少產量損失,提高麥粒品質。
結合病害防治,噴施多元活性微肥等生物刺激素類產品,葉面補充多種礦質養分,同時提高麥株抗逆能力,延緩早衰,減輕產量損失和品質下降。
此時推薦大家穗期使用“霍元鉀”灌漿壯籽肥,在齊穗階段、初花階段結合赤霉病、穗蚜、紅蜘蛛等用藥一起噴施,可以在殺菌殺蟲的同時提高小麥抗性,減少后期小麥發病的可能性并延緩功能葉早衰,促進灌漿結實。對于藥害原因不能正常抽穗的小麥,此時噴施可以協調植株內源激素之間的平衡,從而緩解藥害。推薦用量:2小袋/畝,每袋兌水15-20公斤葉面噴施。
同時,用異丙隆、甲基二磺隆等麥田常用除草劑難以除掉的看麥娘、日本看麥娘,在其抽穗初期也能用環吡·異丙隆除掉。有這些抗性雜草的田塊,來年注意前期土壤封閉處理,草出齊后適期早用敏感藥種防除。
(整理/研發技術部)
[上一篇] 低溫雨雪過后,小麥倒伏如何做好田間管理
[下一篇] 抓好秧苗管理,讓水稻高產贏在起跑線!